中智新闻
广州黄埔人力资源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公布实施
日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下称《规划》)公布实施,明确了未来五年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焦黄埔人才高地建设这一目标,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并充分发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才指数系统的作用,全面推动全区人才集聚和经济社会发展。到2025年,专业技术人才突破5万人,其中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新评定突破5000人,高级职称占比达15%。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紧扣创新创业主题,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与机制,加快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指数发布体系,深化支撑制度改革,打造创新型人才集聚平台,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
在人才制度创新方面,将深化落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海外尖端人才8条”“人才10条”2.0版等系列人才政策,大力实施“一对一”人才管家服务,进一步精细化人才服务,竭力为海外尖端人才提供全方位国民待遇。
《规划》提出,聚焦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主导产业引进高端人才,重点解决人才关注的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人才安居等问题,从政策层面解决其后顾之忧,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服务通道。同时,对该区重点企业重要人才开通直通车服务,指定专人送政策上门,办理过程专人指导、快速审批,营造人才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畅通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与企业间的双向流动渠道,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
《规划》提出强化人才发展平台,发挥人资要素集聚功能。高标准加快建设位于广州科学城的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广州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园区),争取挂牌“南方人才大厦”,引入高端机构,充分发挥园区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产业园设立高层次人才一条龙服务专区和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
《规划》还提出,围绕生物医药类人才需求,利用广州开发区内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博士后人才队伍优势及科研项目优势,精准对接区内生物医药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博士、博士后青年创新型人才,为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平台提供优质的博士后储备库。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积极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也注重作为产业支撑力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规划》提出,到2025年,该区力争实现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总量达到30家,增加至少200名区级“技术能手”,高技能人才占比技能人才40%以上。对新引进且符合广州市紧缺工种目录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6000元奖励,将“从事广州市紧缺工种目录工作岗位”纳入“黄埔工匠”评选和优秀高技能人才住房补贴评选指标体系。
“十四五”时期,该区积极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参保扩面覆盖,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规划》提出,到2025年,该区力争实现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户籍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社会保险参保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转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