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咨询公司发布《人口红利结束,如何定薪人才为制造业加码?》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而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将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在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的压力、智能制造对企业产值和效率持续优化的双重驱动下,制造企业正在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进程。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3C电子领域的应用逐步加深,其影响力还会不断渗透到石化、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据工信部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预计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需求量约20万。

  

  制造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和制造转型升级的推进,制造业员工主动离职率自2017年以来有所回升,2018年员工主动离职率为22.6%。

  

  从业内不同类型员工的2018年主动离职率看来,研发技术和一线员工相比2017年有所下降,其他类型人员主动离职率均有所上升。

  

  从企业在智能化进程中所关注的人才类型来看,关注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制造研发/工艺/技术人员、技术领军人才、复合型/跨界人才、自动化人才和高层/中层管理者,其次为信息化人才、一线管理人员和蓝领-技能人才,而蓝领-普工的关注度几乎为零。

  中智咨询进一步观察自动化/机器代人影响下的一线蓝领用工趋势,从一线蓝领总体来看,半数企业数量无变化,另有29%的企业用工减少,21%用工增加。从技能人员和普工用人需求分别来看,43%的企业表示增加技能人员,而普工数量以减少为主。

  

  从企业实施自动化/机器代人项目要达到的效果来看,人工成本总额平均降低7.5%,劳动生产率提升13.4%,预计收回投资成本平均时间为5年。

  

  制造行业调薪趋势

  受经济下行和行业发展影响,制造业成本压力高居不下,中智咨询调研显示,2019年实际/预计调薪率相比2018年呈下降趋势,为7.2%。

  

  而进一步洞视制造业不同类型员工的2019年预计调薪率,除高管人员调薪率相比2018年有所提升,其他类型人员均出现下降,研发技术和一线员工2019年预计调薪率为7.2%,在各类型人员中最高。

  

  继续回顾2018制造行业热门职位薪酬水平

  中智咨询洞视,企业针对一线普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为出勤、纪律性、质量、工作成果和安全。针对高技术工人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工作成果、重大贡献、成本、团队合作方面的要求高于一线普工。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  倪春辉报道)

本文版权归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所有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转引自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www.cii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