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在微信群发红包激励员工,这些风险要注意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党员干部使用微信的行为规范,其中对使用微信收受红包特别明确了要求,划出了红线。时值年末,正赶上疫情严重反弹时期,个别单位在倡导员工带头就地过年时,想使用公款向微信群里的员工发放小额红包,以此推出留岗红包、过年红包等多种多样的“送温暖”活动。但该做法背后可能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微信红包一次最多能发200元,虽然数额小,但积少成多也容易触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因其数额小,也更容易失去警惕,带来违纪的后果。该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1.红包的领取人员不特定、金额不特定,逐一记录人名、金额难度较大,不易计入相关人员的工资总额,易构成违规发放奖金或津补贴行为,或易使经办人员借此漏洞虚列或多列红包金额,套取公共资金私分或据为己有。

  2.从合规角度看,使用公款发放微信红包,可能构成巧立名目、乱发津贴补贴的违纪行为。

  3.年底正值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时间节点,若个别员工借此机会在群内私发红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受红包人员作出公平公正的考评。

  4.微信红包类似或衍生形式层出不穷,若对该行为默许、纵容,日后将存在不可控的廉洁风险,对企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带来破坏或损害。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微信使用不当造成违纪甚至违法事件屡见不鲜,应当引起警惕。使用公款在微信群发红包虽然可增强疫情期间员工的过年氛围,但不宜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来开展,故不建议使用公款在微信群发放红包。可以组织走访慰问、“云”培训、“云”拜年等送温暖活动,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企业的关心,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284号 京ICP备07007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