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智学党史100天|(八十二)上海世博会开园

微信图片_20210305103408

  党史回眸——上海世博会开园

  2010年5月1日 上海世博会开园。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5月1日开园到10月31日闭幕的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生动诠释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7308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材料来源:人民网)

  党史人物——钱学森

  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钱学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原因可以归纳出若干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就从钱学森人生的选择讲起,或许能为当今年轻人提供一点启迪和参考。

  报考大学时,钱学森父亲叫他先听听大家的看法,再填报志愿。他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报数学系,将来当数学家;而国文老师认为钱的文章写得好,要报中文系,将来当作家;而钱学森的母亲希望子承父业,学教育;还有老师认为钱学森艺术上有天赋,建议学画画、学作曲,将来当画家、作曲家。而这时的钱学森已有他自己的主意。他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中学时,他经常听老师讲孙中山、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孙中山给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设想,让衰败的中国迅速复兴,提出要发展交通、尤其要发展铁路交通,让铁路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通向国家四面八方。钱学森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想到中国的铁路多是外国人铺设的,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所以报考了当时全国最好的大学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的是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当时叫铁道门。

  正当他憧憬着立志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师的时候,发生了“一·二八事变”。在校园里目睹着天空中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要改学航空工程。他要学习能打下日本飞机的本事。为此他用业余的时间把校区图书馆里所有的航空方面的书都读完了。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报考国家第二届“庚款留学”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当时叫航空门。他以当年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开始涉足航空工程。

  钱学森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读研究生,一年后获航空工程硕士文凭。在学习过程中,他感到当时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少有理论指导。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意一定,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他向当时航空理论研究的最高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只身一人来到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办公室的门。经过口试,冯·卡门教授非常满意这个年轻人,录取了他。

  上个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国家做出了要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火箭的战略决策,有关方面询问钱学森,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的答复非常肯定。但并没有料到国家会把研制导弹、火箭的任务交给他,并且让他来负责、让他来领军、让他来做技术方面的“头”。国家的需要使得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钱学森晚年曾经跟他的秘书说:我实际上比较擅长做学术理论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国家叫我干,我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想那么多就答应了。

  做起来以后才发现原来做这个事困难这么多,需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而且受国力所限只给这么一点钱,所以压力非常大。但是钱学森既然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就义无反顾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

  (材料来源:人民网)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284号 京ICP备07007517号